据《每日邮报》报道,当地时间3月21日下午,纽约曼哈顿中城最高办公楼——范德比尔特一号大厦突然出现剧烈晃动,如同巨大“正弦波”穿过建筑,吓得大厦内的工作人员纷纷“出逃”。

相关报道截图(来源:《每日邮报》)

一位叫科林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当时,自己正在范德比尔特一号大厦内上班,能感受到明显摇晃,“14楼、51楼和60楼都有震感,我和我的团队都撤出来了。”

另一位网友在推特上发的帖文证实了科林的感觉,“今天在范德比尔特一号大厦工作时,突然感觉地板往下坠了1.5米,我们立马跑了出去,这太可怕了。”

此外,还有网友表示,事发时,自己正在和同事开视频会议,“我们也感受到了,正在往外撤。”

报道称,范德比尔特一号大厦的一位发言人随后表示,由于大厦的电梯在维修时出现故障,进而导致大厦出现晃动。“事发时,范德比尔特一号大厦没有对公众开放,顶部的观景台也已关闭,没有造成人员受伤。”发言人说道。

范德比尔特一号大厦耗资33.1亿美元,高达约427米,共93层,是曼哈顿中城最高的一栋建筑。大厦顶部设有观景台,游客购票后,可以乘坐透明电梯抵达观景台,在那里能俯瞰纽约。

对于此次的大厦“摇晃”事件,媒体分析指出,自“9·11”事件发生以来,纽约人一直对高层建筑中发生的“无法解释的事情”感到不安。

范德比尔特一号设计解析

建筑设计:KPF事务所

© Raimund Koch

范德比尔特一号是纽约中城东区更新开发中第一栋竣工的塔楼。范德比尔特一号与地铁和区域交通系统直接相连。通过一系列有助于城市发展的设计策略,精心的材料选择与设计以及震撼的锥形造型,范德比尔特一号完美的体现了城市发展的灵活性,并为未来中央商务区树立了标杆。

© Raimund Koch

范德比尔特一号高1401英尺(427米),是纽约曼哈顿中城最高的办公楼。它不仅改变了纽约中央大区的市民体验,同时通过不同层次的建筑语言的精巧表达,满足市场对前沿、现代办公空间的需求。范德比尔特一号旨在获得绿色建筑LEED认证和WELL认证,大楼包括170万平方英尺的甲级办公空间,大面积无柱空间以及落地窗,提供绝佳的景观视野。此外,大楼配套设施层总面积达3万平米英尺,其中包括室外花园露台,以及由闻名遐迩的米其林星级厨师Daniel Boulud主厨的带来的世界顶级美食餐厅。

© Raimund Koch

交通连接和具有公共效益的设计策略

范德比尔特一号提供独特的业态布局,即满足了私人企业的需求,同时又能为社会公众带来福利。通过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大楼与中央车站直接相连,同时与范德比尔特大街1.4万平方英尺的行人广场相连。

项目区位

到2022年,大楼将与“东侧通道”规划完全融合,将长岛铁路 (LIRR) 延伸至中央车站。沿麦迪逊大道和范德比尔特大道,范德比尔特一号楼占据第42街和第43街之间的整个街区,是中央车站空间序列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纽约市的门户,每天要接待成千上万的通勤人员。

© Byencore

在设计初期,KPFui 团队就参与了进来,研究不同的体量方案,优化建筑内部和建筑周围公共空间的人行流线。通过KPFui团队创建的自定义评估工具,以及数据分析来协调各相关参数值,协助塔楼的设计进程。最终设计方案优化了行人流线,实现了在体量较大的情况下,街道层仍可获得更多的采光。

灵感来源

© Raimund Koch

室内外材料

考虑到范德比尔特一号毗邻著名的历史建筑中央车站,设计团队选用陶瓦(一种与中央车站砖砌结构和著名的Gustavino瓷砖类似的有机材料)作为建筑大厅天花和层间板材料,用自然、明亮的纹理装饰玻璃幕墙,与中央车站建筑色调相呼应。

© Raimund Koch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设计团队与Christine Jetten工作室紧密合作,创造出一种既具有自然纹理又足够具现代感的釉料。作为一种活性材料,陶瓦每个批次都会有所不同,这意味着该材料使用以及饰面的选择都具有一定的挑战。

© Raimund Koch

设计团队与Boston Valley Terra Cotta合作,对一系列实体样本进行了现场测试,结合多种形状和釉面,形成与车站大厅和曼哈顿其他历史建筑的暖色调相映成趣的设计解决方案。陶板沿整栋摩天大楼攀爬而上,并呈现闪闪发光的珍珠色调。最终呈现出视觉的统一,范德比尔特一号也因此成为纽约市的新地标。

陶板测试 ©KPF

© KPF

范德比尔特首层大厅的焦点是KPF设计的大型艺术装饰。铜质艺术装饰呈星云状分布。为了进一步体现塔楼的材料设计理念,每个铜组件均采用手工制作纹理,手工抛光,并斜切以增加深度。这些艺术装饰形状、位置和旋转角度均不相同,点亮后呈现有机、多变的艺术效果。

© KPF

体量和天际线塑造

范德比尔特一号沿用了附近纽约市地标的分层建筑语言,与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一起定义这个城市著名的天际线。它由四个相互交织、朝着尖顶逐渐变细、呈螺旋状伸向天空的体块组成,造型优雅,并与周边地标建筑相协调。在大厦底部运用一系列斜角切口打开通往中央车站的视野, 范德比尔特大道拐角处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被遮挡的车站华丽的屋檐得以显现。

© Raimund Koch

设计团队对范德比尔特一号的评价

KPF总裁及设计执行总监James von Klemperer表示:“范德比尔特一号让人们想起纽约高层建筑的黄金时代。作为一个矩形平面锥形尖塔,它凭借着显著的塔尖在与帝国大厦和克莱斯勒大厦一起构成的天际线中占据突出位置。同时,该设计赋予高层建筑与社会环境一种崭新的联系。新建筑从空间和业态上与中央车站相连。它在地面上开辟了一条视觉廊道,并营造出一个主要公共广场,便于人们从大堂直接通往车站。”

剖面图 ©KPF

von Klemperer补充道:“我们很高兴能够创建一座商业摩天大楼,支持当今关于建设可持续建筑和丰富公共领域的重大议程。总体而言,本项目已被证明能够带动中城中区开发,并引领曼哈顿历史悠久的中央商务区逐步复兴。”

© KPF

KPF设计执行总监Jeffrey Kenoff表示:“建筑材料的恰当运用进一步突出曼哈顿的DNA。高品质的细节设计不仅仅和塔楼本体相契合,而且与包括大中央车站和克莱斯勒大厦在内的周围建筑匹配呼应。这些细节包括定制釉面陶瓦外墙和层间板、古铜色裙楼框架,以及主大堂古铜色“艺术墙”装置和的锤琢饰面前台台桌。”

© Raimund Koch

KPF管理执行总监Dominic Dunn表示:“范德比尔特一号作为新落成的中城区核心,将通过为每一层中央车站提供连接通道的方式,来改善现有以及将来的通勤状况。我们不光考虑了塔楼对纽约城市天际线所带来的体验转变,同时我们还关注到了塔楼地面区域的通行体验,使之能满足成千上万位通勤者的需求,从而成为这座高密度城市交通导览系统设计的一大典范。”

“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做到保质保量地提交项目方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事实上,这一项目完全在预计的时间之内完成。这就证明我们的设计团队和项目的施工团队早在设计推进阶段就已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才能实现今日的目标节点把控。”——Andrew Cleary, KPF技术总监

© Raimund Koch

“我一直认为范德比尔特一号是座人性化的摩天大楼,通过整座建筑的细部处理分解建筑体量,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锥形的体量将更多的光线和气流引入街道。在上下层窗空间,斜向的陶瓦片直指蓝天。大堂中,我们专门设计的悬浮铜质艺术品唤起了人们与这座心爱城市的活力和节奏共鸣。最后,顶部的结构窗饰是对克莱斯勒大厦标志性斜线的重新诠释,从城市的各个方向都能感受到它的体量。”

© Raimund Koch

项目信息

建筑师:KPF

地址:范德比尔特一号,曼哈顿岛,纽约,美国

项目年份:2020

客户:SL Green Realty Corporation

合伙人:A. Eugene Kohn, FAIA RIBA JIA

设计首席:James von Klemperer, FAIA RIBA

项目经理:Dominic Dunn, AIA

设计主创:Jeffrey Kenoff, AIA

管理:Andrew Cleary, AIA

高级设计师:Darina Zlateva, AIA

项目经理:Nicole McGlinn-Morrison, AIA

设计团队:Charles Ippolito, Trent Tesch, Rachel Villalta, Katsunori Shigemi, Alessandro Boccacci, Steven Smolyn, Rebecca Kent,Matthew Acer, Christopher Allen, Laura Austin, Theodore Carpinelli, Gera Feigon, Javier Galindo, Anton Gladden, Susan Green, Younhak Jeong, Algis Kalvaitis, Jerrod Kennard, Soroush Khajegi, Kiyong Lee, Mark Long, Meghan Malone, Stephen Martinez, Meg Mayell, Joseph Michael, Brandon Mut, Muchan Park, Jennifer Pehr, Burgess Rice, Stephanie Rogowski, Ian Siegel, Maxwell Strauss, Justin Whiteford, Lucien Wilson, Xin Zhang

顾问:AECOM

环境顾问:AKRF, Inc.

钢顾问:Bramco Plus LLC

声学顾问:Cerami Associates

规范顾问:Code Consultants Professional Engineers

立面维护:C.S Caulkins Co. Inc.

环保顾问:Delos

市政府:Department of City Planning

遗产保护:Domani Inspection Service

室内设计师:Gensler

地标顾问:Higgins Quasebarth & Partners

开发管理:Hines

拆除工程师:Howard I. Shapiro & Associates

安保工程师:HMA Consulting

表皮顾问:Israel Berger & Associates

MEP工程师:Jaros Baum & Bolles

社区维护:Kasirer Consulting, LLC

市政工程师:Langan, Geotechnical

顾问:Milrose Consultants, Inc

合作方:MTA Metro-North Railroad,MTA Real Estate

标识设计:Pentagram

冰雪顾问:Rowan Williams Davies & Irwin, Inc. (RWDI)

结构工程师:Severud Associates

维护工程师:Silman

MTA/NYCTA 顾问:Stantec

安保顾问:Stone Engineering

预算顾问:T&M Protection Resources

施工经理:Tishman

垂直交通:VDA (Van Deusen & Associates)

LEED顾问:Vidaris/Viridian Energy & Environmental

震动监控:Vibra Tech

拆除施工方:Waldorf Demolition

石材顾问:Wiss, Janney, Elstner Associates

环境顾问:WCD Group/Emteque LLC

施工顾问:Lovett Silverman

施工工程顾问:Thornton Tomaietti

灯光顾问:Tillotson


来源:设计时讯,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建筑结构》杂志是国内结构设计专业影响力最大的杂志,创刊于1971年,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届核心期刊评比中均名列前茅。欢迎关注《建筑结构》微信(buildingstructure)及官网 www.buildingstructure.cn。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