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匠山行记 ,作者匠山
"
奔赴一场身心疗愈之旅
01.光影疗愈城市空间
02.危机中人们心灵的庇护所
03.唤醒生命能量的疗愈之旅
04.在“植物园”中享受慢生活
01
光影疗愈城市空间
北京华润·里巷
在北京凤凰汇•里巷(以下简称里巷)这一城市更新项目中,PROL光石嵌入人本理念思考,聚焦人在光影环境下的情绪释放,以照明方式主动介入公共空间,致力于将里巷打造成兼具功能性和品质感的城市精神绿洲。
▲改造前后的里巷鸟瞰
▲改造后的里巷
▲里巷照明效果图
隐性的光 疗愈情绪
聚焦都市人群内心,糅合灯光细节,以沉浸式的“城市州岛”光环境体验感疗愈城市骄躁情绪,是里巷照明设计迭代中对社会环境需求的深刻洞察。
▲里巷照明设计概念
商街内覆盖的一系列景观雨篷网格,从视觉上破开了原本空旷的空间,将商业街分散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景观雨篷网格造型下和绿树底部设置上照光线
街区内点状分布的白色孔板盒子,被设计成承担不同功能性空间角色的岛屿:艺术空间、商街入口、地铁站入口。经过现场反复试验,最终将光线设置在白色孔板盒子内部,降低其表面亮度使之完美融于环境的同时,还意外带来岛屿漂浮的朦胧美感。
▲现场光线试验
商户沿街立面采用了横向百叶的建筑设计语言,呈现出起伏流畅的山水造型。照明设计增加连续的上照光线,凸显百叶的细微变化,产生的阴影强化了连续、有节奏的光线排布,带来山峦起伏之感。
▲沉浸式的“城市洲岛”光环境
诸多设计细节交融,一个完整的“城市洲岛”光环境跃然于眼前。被精心设计过的光,从以往多数存在的度假酒店和高端会所一跃走进大众,让人们在匠心雕琢的光影环境中看见情绪、抚平内心,感知光的可塑性。
▲沉浸式的“城市洲岛”光环境
匠心构建人文光影环境
连续流畅的光线,巧妙安置的景观灯柱,配合周边葱郁的树木,排列出光影层次的进深感,在满足照明功能的基础上,构成了里巷自然惬意的照明表达和设计美感。
▲隐藏向下照射发光方式的景观灯柱
在里巷的照明设计中,设计师聚焦城市人文需求,迭代设计方式,深入探寻隐性的光在城市更新中的深层价值,以光影手段疗愈城市空间,于闹市之中辟出一隅心灵绿洲。
▲丰富的光影层次
02
危机中人们心灵的庇护所
利兹Maggie’s疗养中心,英国
Heatherwick Studio
利兹Maggie’s中心由三座巨大的“花盆”组成,它被建造在一个倾斜的场地,每个“花盆”都容纳着一间咨询室。核心地带设有厨房和其他可供团体活动使用的社交空间,包括图书馆和体育室。
▲项目概览
该建筑的结构由预制和可持续来源的云杉木材系统建造而成,石灰膏等多孔材料有助于建筑自然通风,保持内部湿度,这些都是由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的建筑形式和朝向来实现的。
▲木制结构示意
建筑上的屋顶花园由屡获殊荣的景观设计师Balston Agius设计,其灵感来自约克郡当地的林地景观,以本土的英国植物为特色,旁边是常绿树木区域,为冬季提供温暖。
▲街道视角:被植物包围的中心
该中心内部的设计探索了疗愈环境中经常缺失的东西:自然和可触材料、柔和的照明,以及各种鼓励社交和安静沉思的空间。
▲触感细腻的天然材料、柔和的采光
室内设计的窗台和架子也旨在让游客填满自己的物品,营造出一种家的感觉。另外,设计师还在室内中心处增设了两张桌子,它们由软木和精致的山毛榉木材制成,灵感来自于建筑的木材鳍。
▲预制结构细部
作为医院校园内仅存的绿地之一,提供一个近 5000 平方英尺的开放、温馨的中心,感觉被许多大自然所包围,在医疗保健环境中非常重要,因为它具有恢复作用。
▲效果图
通过利用场地的倾斜轮廓,该中心还为游客提供了超越医院校园的视觉联系,可以欣赏到约克郡山谷及周边地区的壮丽景色。
▲项目总平面图
▲首层平面图
03
唤醒生命能量的疗愈之旅
“不是居·林” 疗愈系度假酒店,杭州
TAOA陶磊建筑
建筑规划用地呈现为角部相连的两个矩形,跨过山谷小溪处宽度不足三米。这个建筑蝶状的外形,正是将两个矩形用地的角部相连的结果,用服务空间将跨在两片山坡场地相连。
▲项目概览
蝶状形态也可被理解为切入建筑内部的两个最大边长的V字形的切口,分别朝向山谷的两个远方,将自然景观引入内部,环抱自然。
▲分析图
建筑的另外两侧分别嵌入山体之中,架空的蝶状建筑的下方仍然保留了溪水和山路的通道。为了将部分树木保留在室内,竖向结构被设计成“柱院”,结构意义上是柱子,空间意义上,是保留了一棵树的“微院”。
▲公区夜间效果
屋面是一个台阶状的坡屋顶,可作为小型演出的森林剧场,室内空间被这个大坡屋顶统一起来,并因为不同地面标高的变化而富有节奏。通过建造这样的一个空间,我们希望让每一个观者放空身心,希望看到的世界跟平常是不一样的,可以看到这个世界有一种特殊的韵律。
▲公区活动区
38-68m²的铝壳小屋被安置于山林深处,向自然渗透。建筑的定义回归到作为庇护所的基本概念之中,回到了建筑最基本的需求层面,作为可以遮风挡雨的基本空间,为了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而存在。
▲客房外观
空间的大小是以人的基本尺度来定义的,建筑的墙面和屋顶都触手可及,这种微小的尺度让人时刻感受到建筑处于自然之中。这种接近于野营帐篷的空间体验,希望让人时刻感受到自然就近在咫尺,只是隔了一层外墙的厚度。
▲起居空间挑高
通体的木质材料提供了温暖而舒适的建筑内衬,给人提供了舒适而惬意的生活氛围,这和外部自然的野趣形成的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让人对自然保持敏感,更能感受到自然之美,或温柔细腻,或爆裂冷峻。
▲森林中的小屋
每个小屋中都保留了一棵场地原生的树木,树木所占据的空间成了屋中院,透过玻璃时刻于室内生活相伴,是自然向建筑的反向渗透,屋中院也为室内卫生间提供了具有私密性的风景。
▲总平面图
▲公区-平面
04
“植物园”中的慢生活
水雾冥想中心,合肥
HAS design and rese
该项目业主过去在房地产行业发展,高压力的工作节奏下,一直对植物有著无比的喜爱;并希望建立一个对大众开放的植物园,同时可提供社区居民进行冥想、瑜伽、太极等陶冶心灵的课程,以教育“慢生活”的美学观念。
▲手绘草图
▲设计打破传统封闭社区并提供精神性空间
在水雾冥想中心中,Hung And Songkittipakdee(HAS)扭转了常规方式,首先将传统设备水箱隐藏于地面下,便于让地面上的水箱构筑物转变成多功能空间,包括冥想、瞭望、放空等场所.
▲概念图
在白天,水雾冥想中心呈现静谧又丰富的景观层次感,提供人与当地昆虫、鸟类、松鼠一处自然的休憩空间;到了下午,水雾系统会自动进行浇灌,除了产生大量雾气外,更模拟地块周围的翡翠湖的晨雾景象,替冥想提供一处具有精神性的开放场所。
▲水雾冥想中心隐藏在自然中
此外,水雾冥想中心表面材料与地面石板皆取自于合肥当地洞石,数百块石材由当地工匠手工敲打出不规则的边缘,有如被水雾侵蚀所形成的自然现象。可提供大量水雾浇灌系统的水雾冥想中心,其隐蔽的形体让居民在早晨、下午、夜晚有著戏剧般的非日常性体验。
▲分析图
▲鸟瞰水雾冥想中心
▲平面图
结语
人的情感需求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常被漠然忽视的重要存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每个人都在社会充当着一颗“高压螺丝钉”。“压力无处释放,轻松也越来越难以获得”是无数当代人的心声。人们压抑的情绪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进行释放,但现有公共空间对于人们释放情绪所产生的活动包容度十分有限。
我们通过身体、心理、情感和精神手段与环境有着内在的联系,促进人与空间之间不同层次的受控交互的体系结构。人们会寻求一个“情绪充电站”,来缓解人们的情感压力,而建筑以其特有的形式和语言带给人们力量。
参考资料
1.光影疗愈城市空间 – 北京华润·里巷 / PROL光石 | 建筑学院 (archcollege.com)
2.利兹Maggie’s疗养中心,英国 / Heatherwick Studio - 谷德设计网 (gooood.cn)
3.杭州·“不是居·林” 疗愈系度假酒店 / TAOA陶磊 | SOHO设计区 (sohodd.com)
4.新作速览|在“植物园”中享受慢生活:水雾冥想中心 / HAS design and rese-筑格 (archidogs.com)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