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银行基本对民营房企“一刀切”,比较难获得支持。
尽管监管层多次提及“一视同仁”,各金融机构在面对民营房企的融资需求时仍持谨慎态度。
11月7日,中指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监测月报》显示,2023年10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为276.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6.2%,环比下降19.5%。2023年1~10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为5875.1亿元,同比下降8.9%,降幅较上个月扩大3.2个百分点。
从融资结构来看,2023年10月房地产行业信用债融资149.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1.6%,环比下降16.4%,占比54.2%。,2023年1~10月,信用债融资3648亿元,同比降9.2%。
其中,民营企业的融资情况更为艰难。
“龙头企业、民营房企我们基本都会关注。”某国有银行北京某支行内部人士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有时也会有风险控制的考量,我们的风险偏好就是这样。
一位深圳民营房企融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现在银行基本对民营房企“一刀切”,比较难获得支持。
客观的数据印证着他们的话。
同策研究院数据显示,从披露公告的31家房企融资情况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国企(13家)融资总额为1985.9亿元,占比66%;民企(18家)融资总额为1005.14亿元,占比仅为34%。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民营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发行债券总额412.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三成,发行企业15家,基本为规模较大未出险民营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其融资规模和融资企业范围均相对有限,甚至无法满足再融资需求。
不仅如此,民营房企近2年来的融资情况还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据克而瑞监测统计,2021年,民营房企融资总量同比下滑45%,房企信用危机开始爆发。进入2022年,房企信用风险发酵加剧,新增融资同比下滑66%,规模不足2300亿元。
某出险房企内部人士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透露,金融机构对民营房企的认定就是信用风险太高,所以对民营房企的资金需求基本上就是“惜贷”,出险房企新增融资基本为零。
中指研究院认为,当前民营房企销售额降幅高于行业均值,企业出险事件时有发生,拿地规模较少,投资人和金融机构难以对民营房企建立起足够的投资信心,短期内资金对其敞开难度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刚结束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到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去年,“金融16条”就曾提出,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推动专业信用增信机构为财务总体健康、面临短期困难的房地产企业债券发行提供增信支持。此后,该表述变为“一视同仁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而“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的表述仍可看作一次定调上的升级。
因此,业内对于相关金融政策是否会进行调整,也极为关注。
对于近日是否有相关调整,上述某国有银行北京某支行内部人士直言,目前没收到任何通知。
就此类定调,上述深圳民营房企融资负责人也认为,政策很难落到实处,银行有自己的考量,怕放款以后出问题。
对此,某住房金融高级经济师向记者表示,不论金融机构还是投资人,在选择投资时,都会首先考虑投资标的未来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信度,这也是市场行为。但目前,一些中小房企的运营能力和自身条件确实不尽如人意,这也导致它们面临着比较被动的场局面。企业应该先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能够产生效益的卖点,再去寻求合理的融资支持。
中指研究院则认为,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强、符合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益的具体政策措施,才能够帮助民营房企获得顺畅的融资,这在根本上需要市场回暖支撑投资信心。
“未来几个月,预计行业融资走向很难发生明显改善。高层强调‘一视同仁支持房企合理融资’,但短期内切实有效落实存在诸多困难,所以房企融资短期内或仍将维持较弱态势。”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预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