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林草局、国铁集团等部门共同印发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户外运动需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育运动新场景。

这是一份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规划。目前,无论是中国的旅游和体育,还是旅游和体育的融合,都已经走出了“粗放式发展阶段”。体育旅游已成为日常,体旅融合成为不可忽视的课题,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对旅游与体育的进一步融合发展进行谋划。早一步谋划,早一步抢得发展先机!

那么,旅游与体育如何融合呢?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专家团队凭借20多年文旅行业行业发展经验为大家总结好了,上干货。

旅游可以是体育活动的壮大,体育可以是旅游行为的内容;体育活动有众多类型,旅游行为也有众多形态。故而,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并没有标准模式,常见的模式有大致“三类八型”——

第一类:依托旅游要素,发展休闲体育

“闲体融合”型:旅游度假较成熟,并且融入了体育运动元素,成为具备各类休闲运动功能的综合性度假地;这是最完整、最典型的体旅融合模式类型。

“景体融合”型:景区景点强,或景观景色佳,成为各类户外运动的好场地。

“交体融合”型:旅游风景道、骑行绿道建设较好,成为自行车运动的好场地。

第二类:依托体育基础,扩展休闲效益

“赛旅融合”型:户外运动赛事发展较强,吸引游客参赛、观赛,甚至“赛场巡礼游”。

“场旅融合”型:依托体育场馆,发展体育公园、户外拓展项目等。

第三类:依托特定载体,孵化体旅融合

“营体旅融合”型:以户外营地为载体,同时承载户外探险、极限运动、自驾露营、生态休闲等功能。

“商体旅融合”型:以城市商业综合体、旅游小镇为载体,同时发展休闲运动、休闲商业、文化旅游等功能。

“产体旅融合”型:以产业园或特色小镇为载体,在特定区域内同时发展生产、体育、旅游功能,从生产领域“源头拉动”体旅融合发展,如通用航空小镇等。

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形态如此多样,一个区域要发展体育旅游,千万不能“想到哪儿做哪儿”,否则就会导致缺乏统筹、一盘散沙。所以,要事先做好顶层设计。

首先,找准方向,除了资源导向,更要目标导向。

要找到自身优势,找准合适的模式类型——有利于体育发展的旅游优势有哪些?有利于旅游发展的体育优势有哪些?有利于体旅融合孵化壮大的优势载体,又有哪些?

更重要的,是明确自己发展体育旅游的本质目标——为什么要促进旅体融合、发展体育旅游?旅游和体育哪个是根本,哪个是锦上添花?更需要促进民生,还是更需要发展经济,还是更需要强化区域软实力?目标导向,才是方向选择的关键!旅游与体育并非“天然一定要融合”,一定要找准“融合的意义”所在。

其次,步步为营,“软硬兼施”,部署落地节奏。

旅游与体育的融合,需要复杂的全盘统筹、体系对接;旅游与体育的发展,除了工程项目的建设,更需要众多活动与行动的开展,必须要谋划好行动、统筹好节奏——

有主次,有先后

文体旅项目往往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投入又很大,一些“百年工程”不见得具有近期的投资效益。因此,文体旅大项目必须谨慎,文体旅大投资必须“稳扎稳打,细水长流”,不能“一口吃成胖子”。

有工程,有里子

长期以来,很多文体旅项目,实质上只是房地产项目的配套,发展重点是工程建设,发展目标是促进卖房,导致产品体验差强人意,后续运营步履蹒跚,市场反响冷冷清清。如今,房地产“逐步回归理性”,文旅和体育项目也需要回归到“以游客为本”,不能只是“一建了事”,而是要认真用心地丰富体验内容、提升服务水平、举办大众活动、开展旅游营销。

精招商,准保障

“软件”不只是让旅游者体验到的“软件”,更包括让开发者体验到的“软件”。一个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政府和国资只能搭台,唱戏还是要看开发者。如何找到合适的人、合适的机构,给出吸引人的条件和环境,搭建便利的上下游配套?这也是地方发展体育旅游不可忽略的重要“软件”。

点赞(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