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翻滚、灰瓦白墙、红砖草棚,这些元素都仿佛把人拉回了几十年前草河村的时光里。如今,广州番禺区草河村将曾经的草河信用社、草河卫生站、草河油厂、草河茶居、草河粮仓旧址进行修复,并且把外墙重新粉刷进行彩绘。“这里就是原来我们草河最中心的区域了,重新粉刷后,更漂亮了,我们仿佛感受到‘老草河’的味道。”草河村村民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草河村不断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道路平整了,路灯亮了,河涌清澈了,还建立了草河岭南公园。据了解,未来草河村将依托两岸的农田与果园,开发诸如“农家乐”等产业,将草河村两岸打造成岭南水乡的民宿院落。
建村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草河村地处番禺区市桥河南岸,村子东南北三面环水,西与蚬涌村接壤,辖区总面积4.39平方公里。村内河涌三横两纵,是典型的岭南水乡。村内常住人口3000余人,经济来源以厂房租赁、商铺为主。草河村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现有企业近百家,建有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性市场1个。村内开发有花卉种植基地、草河湿地公园。
草河村从建村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据称,旧时因艇民承包地主的土地而长期居住逐渐形成村落。1992年之前隶属沙湾,直到2007年从沙湾镇划分入桥南街管辖至今。
村庄曾用名有草和、草鹅、草河乡、陇三大队等,“草和”相传是因村口有几百潭大尾草草地而得名。1986年,因旧村委会设在草河涌,正式命名为“草河村”,沿用至今。
草河村为多姓氏村,村内主要姓氏有冯、陈、黄、梁、钟。其中梁姓族人约于1915年从番禺东涌迁至此地,黄姓族人约于19世纪80年代末迁至此地。每年11月做大戏敬老是该村的习俗,已延续20余年。
修复老建筑,重现“当年”的风景
记者走在草河村沿岸,看到曾经旧厂房区域,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据了解,在草河小学围墙上绘制草河村的水乡文化生活、草河村粮仓建筑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道路两旁种植风铃木树、樱花树等,每逢花开季节时,吸引大批的摄影爱好者前往。2018年,草河村委联合草河幼儿园推出美丽乡村亲子摄影活动,让家长及孩子们发现草河村的美。
这些颜色鲜艳而又充满岭南风韵的墙绘,让草河村焕发了全新的活力。草河村粮仓文化馆、草河村信用社、草河村油厂、水岸茶居等等这些充满年代感的老建筑,通过绘画仿佛重现了“当年”的风景。村民李小姐告诉记者,草河村重新彩绘了这片原来的“旧厂房”后,他们的孩子也很喜欢来这一带玩。“看着他们在这些充满年代感的彩绘前玩耍,好像看到了以前自己的身影。”
居住环境大升级,居民幸福感提升
据了解,如今草河村景观大道一、二期路面铺设工程完成,经过多方努力,路中心的电塔也成功迁移,路灯已顺利安装,各种交通线和标志也顺利修整和增设,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出行方便程度和安全程度。此外,从草河村往大刀沙的堤围路,原本没有路灯,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新增设了路灯后, 堤围旁一到晚上就有很多村民出来散步。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还营造出一条靓丽堤围线。原本的江滨路坑坑洼洼,开车经过十分颠簸,为满足村民需求,解决村民出入安全问题,由街道出资100多万元对江滨路路面修复。
对村内“硬件”升级,草河村还建立了草河岭南公园,在公园内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艺术雕塑的设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特色文化与公园整体景观深度融合,实现“一公园一主题一特色”。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市民都会在公园内散步游玩。
清洗后重现清澈碧水,两岸居民齐点赞
据了解,近年来,草河村重点整治河涌两岸杂物堆放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教育宣传专栏、印发资料、环境卫生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推动群众实施门前“三包”。此外,草河村对蟛蜞南涌,沙龙头涌,孖涌涌进行了“洗河”工作。
对于河涌两岸,草河村也有着相关的规划。 “我们草河村处于市桥河与沙湾河两条水系交汇处,整体的水资源与农田资源十分好。”相关负责人这样介绍。记者站在高处看到,草河村整体被农田与植被覆盖,两岸河流纵横交错。据了解,未来依托两岸的农田与果园,草河村将开发诸如“农家乐”等产业。“我们会将草河村打造成岭南水乡的院落模式,先让两岸的居民住进洋房,然后通过换租的方式打造两岸的民宿。”
记者走访时看到,不少住在两岸的居民都在河边乘凉。冯阿姨告诉记者:“我虽然不是本村人,但是在这里住了有差不多10年的时间了。原来夏天的时候,河水有异味,我们都不敢出屋子。现在河水都清澈得很,经过清洗之后,河水异味完全没有了,现在老人孩子都喜欢从屋子出来,坐在河边乘凉聊天。”两岸居民的切身感受,最能证明草河村对河涌治理做出了怎样的成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