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资改从2020年7月的《资改征求意见稿》至今足足已有2年之久,迟迟未能落锤。2022年11月2日,住建部发布通知,“我部核发的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建筑业企业、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资质证书有效期于2023年12月30日前期满的,统一延期至2023年12月31日。”
不仅又延了一年,而且还补充明确了“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可直接申请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二级资质”以及“现有三级总承包、专业承包可按现行二级资质标准直接升级”。住建部的最新通知核心内容透漏了两个意思:一是资质改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但仍在推进中;二是建筑业低等级资质的改革基本已实锤。
前者大概率是综合资质的设立引发的行业壁垒取消,特级改综合,导致房建、公路、铁路、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电力、矿山、冶炼、石油化工、市政共计10个类别横向全部打通,让原有特级企业实现无差别竞争。拥有3特、4特、5特的企业肯定是一脸懵圈与不服,苦苦经营数十载的细分行业市场优势可能不再稳固。另外只有1特的企业只要有实力,也能和多特的企业在不同领域平起平坐、同台竞争。至少从表面上看,也许并不公平。
后者关于低资质的企业的改革,也就是二级和三级企业合并为乙级,并无悬念。最低的三级资质无疑躺平,对辛辛苦苦做大做强的二级但又够不上一级资质的企业,显然并不公平。至于一级企业,当然也是次轮资改的收益者,突破承接业务规模限制,变身甲级后俨然相当于原资质领域内的特级企业。
关于资质调整,往年几乎隔三差五地都在“动手术”,但这一次史无前例地犹如一枚重磅核弹给搅了个天翻地覆,影响波及了各个层面,原有的市场格局势必被打破,意义深远。现有的格局是:2021年,我国特级、一级企业占全国有资质企业的7%,创造的产值却占建筑业总产值的65%,新签的合同额高达全行业的70%以上。
一 资改给中小企业带来新机遇?别做梦了,看看市场份额,总承包承接会越来越难,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沦落为大企业的分包打工仔,老老实实细耕专业承包领域。对于中小企业,专业承包的资质以后必须具备,否则寸步难行。
二 市场优胜劣汰,强者恒强弱者越弱。有实力、讲信用的企业将率先在转型中走向新发展阶段。在大力推行总承包的今后,民营企业在一票资本实力雄厚的央企、国企面前毫无优势可言,结局早已注定。
三 “要站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到政策举措落地带来的实效;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站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高度、站在打造‘中国建造’品牌高度,看到建筑业改革转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这官方的针对资改意义论断,是否彰显了更高的格局?
不仅又延了一年,而且还补充明确了“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可直接申请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二级资质”以及“现有三级总承包、专业承包可按现行二级资质标准直接升级”。住建部的最新通知核心内容透漏了两个意思:一是资质改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但仍在推进中;二是建筑业低等级资质的改革基本已实锤。
前者大概率是综合资质的设立引发的行业壁垒取消,特级改综合,导致房建、公路、铁路、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电力、矿山、冶炼、石油化工、市政共计10个类别横向全部打通,让原有特级企业实现无差别竞争。拥有3特、4特、5特的企业肯定是一脸懵圈与不服,苦苦经营数十载的细分行业市场优势可能不再稳固。另外只有1特的企业只要有实力,也能和多特的企业在不同领域平起平坐、同台竞争。至少从表面上看,也许并不公平。
后者关于低资质的企业的改革,也就是二级和三级企业合并为乙级,并无悬念。最低的三级资质无疑躺平,对辛辛苦苦做大做强的二级但又够不上一级资质的企业,显然并不公平。至于一级企业,当然也是次轮资改的收益者,突破承接业务规模限制,变身甲级后俨然相当于原资质领域内的特级企业。
关于资质调整,往年几乎隔三差五地都在“动手术”,但这一次史无前例地犹如一枚重磅核弹给搅了个天翻地覆,影响波及了各个层面,原有的市场格局势必被打破,意义深远。现有的格局是:2021年,我国特级、一级企业占全国有资质企业的7%,创造的产值却占建筑业总产值的65%,新签的合同额高达全行业的70%以上。
一 资改给中小企业带来新机遇?别做梦了,看看市场份额,总承包承接会越来越难,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沦落为大企业的分包打工仔,老老实实细耕专业承包领域。对于中小企业,专业承包的资质以后必须具备,否则寸步难行。
二 市场优胜劣汰,强者恒强弱者越弱。有实力、讲信用的企业将率先在转型中走向新发展阶段。在大力推行总承包的今后,民营企业在一票资本实力雄厚的央企、国企面前毫无优势可言,结局早已注定。
三 “要站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到政策举措落地带来的实效;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站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高度、站在打造‘中国建造’品牌高度,看到建筑业改革转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这官方的针对资改意义论断,是否彰显了更高的格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