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聚焦群众高度关注的工程质量问题,谋篇布局“智慧工地”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创新工程建设“全链管”应用,以数字化改革破解工程质量保障难、工程问题溯源难、工程监管落实难等问题。目前,该应用已实现温州地区全覆盖,906个工程纳入管理,系统登录次数109万次,数据采集量约2.81亿条。

      据了解,为解决工程质量保障难问题,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立施工生产标准化管控和机械设备二维码管理机制,通过小程序自动复核比对施工流程中材料使用、施工工序、送检检测等关键信息,及时发现工程质量安全问题;通过二维码对每台设备(如桩基设备)的合格证、检测报告进行登记和审核,有效杜绝不合格设备的进场与施工,目前已对6895台桩机设备注册并赋码,将105台不合格设备清退出场。同时,研发桩基设备“黑匣子”,实时采集桩基设备的运行电流,自动计算桩的实际孔深、成桩时长、钢筋笼下放节数、混凝土浇捣时间等关键工序信息,通过智能化分析和判断解决传统施工数据登记不及时与数据恶意造假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

      在破解工程问题溯源难方面,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制订了17条异常预警规则、11条异常提醒规则,实时追溯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并明确整改路径,该应用上线以来,桩基工程共产生数据异常预警1.8万条、平台操作提醒2.3万条,工程智控率达80%;实时比对各类材料采购数量和使用数量,对不合格材料使用工程位置直接溯源,全面杜绝建筑工程领域主要材料的假冒伪劣现象,目前监管已覆盖全市99家混凝土厂商,涉及108家钢筋品牌。该应用支持检测报告在线读取,打造工程数据检测闭环,已同步处理19万条在线检测报告数据,筛查出不合格数据1366条,实现检测数据对施工质量的同步跟踪和溯源,实时保障检测质量。

      同时,为了应对工程监管落实难,该局在工作机制上,纵向统筹主管部门,横向协同参建主体,缩短管理链条,消除信息孤岛;在验收体系上,建立“随机抽检—自动审核—精准管理”的“智慧监测”模式,创新建立静载等内容的随机抽选功能,已实现桩基工程随机抽检功能全覆盖,通过数据资料的自动整理和审核,全面消除施工过程中材料未报先用和试块漏送、错送等质量隐患,减少质检人员质量检查工作量50%以上;在审批流程上,将传统的“串联验收”改变为“并联验收”,系统在线生成电子施工质量报告、在线整理验收资料,切实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验收效率,实现了验收资料审查从“最多跑一次”至“不用跑”的跨越,桩基工程验收时间平均有效提前10天以上。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