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微措施纾解“急难愁盼”,将民生实事办成“头等大事”。自2020年起,小微堵点改造已连续三年被列入南京市年度十类民生实事项目。
今年小微堵点改造继续聚焦常发性、多发性交通拥堵节点,通过前期走访调研,南京市建委会同公安交管局共排定15个小微堵点改造项目,通过“微创手术”为城市“活血舒络”。
改造侧分带,为电动车开辟停车场;新增斑马线,为行人过街串联安全纽带;新增一股道,让转弯排队不再漫长……完成改造的项目已初显成效。跟着小编一起探访其中3个点位,看看“微改造”如何收获“大效益”。
文体路(南湖菜市场门口)
堵点分析
早高峰期间,南湖菜场人流量大,道路两侧非机动车停车位不足,随意停靠的非机动车侵占机动车道,容易造成拥堵;文体路与集庆门大街路口北进口道车道宽度过窄,车辆通行不便,影响交通效率。
改善方案
将文体路西侧部分侧分带硬化为机动车道,加宽1.2米交叉口进口道,增加机非隔离护栏。
对两侧部分侧分带进行加宽改造,硬化为非机动车停车位。
实施成效
进口道加宽后,高峰期路口车辆排队积压情况得到缓解,路口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每天都要过来买菜,原来电动车没地方停,很多人都只能停在机动车道上。”市民李阿姨告诉小编,改造后新增了多处非机动车停放点,乱停乱放现象明显少了。
江宁路(雨花门西侧)
堵点分析
道路左右两侧侧分带开口位置交错,行人有横穿马路现象,行人过街与正常行驶车辆冲突,存在安全隐患。
改善方案
以东侧为基准,对齐侧分带开口,拆除6米宽侧分带。开口处新画人行横道线,并增加提示人行横道标志、标线、标牌。
实施成效
过街行人与停车场进出车辆各行其道,减少人车交织带来的交通隐患。
“以前我们去东干长巷公园锻炼,要么在这里横穿马路,要么绕到前面老远再过街,”周边居民黄女士告诉小编,“现在有了这条斑马线,我们过街真是方便又安全!”
仙鹤门二号路(仙林大道路口北口)
堵点分析
仙鹤门二号路现状右转进入仙林大道交通量大,高峰期一条右转车道难以满足交通需求,容易造成拥堵。
改善方案
拆除路口西半幅46米长侧分带,新增一股右转车道,并设置机非分隔护栏。
实施成效
增加右转车道后,由仙鹤门二号路转入仙林大道的车辆排队长度大幅度压缩,有效缓解了仙林大道节点路段的交通压力。
喜迎二十大 南京城建这十年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民生关注的热点。2012年起,南京市建委牵头公安、交通等部门,开展了多项交通拥堵治理专题研究。经过几年的治理改造,到“十二五”末,南京城市交通拥堵指数在全国排名显著下降。
2016年,南京市建委根据全市交通运行总体情况,编制《南京城区交通堵点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出20个拥堵路段和17个拥堵节点的优化改善措施,并排定34个治堵项目。经过改造治理,丹凤街、青马立交、大明路沿线等节点的拥堵矛盾得到明显缓解。
2018年,《南京主城交通拥堵治理道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改造小微堵点是本轮治堵工作的重要举措。按照“一点一策,因地制宜”的方案,对确定的28个小微堵点实施精准治堵,有效提升道路节点通行效率。
自小微堵点改造计划实施以来,南京市已完成虎踞南路—汉中路路口等71个点位改造,有效疏通了城市路网瓶颈节点,实现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双提升。
对完成改造的小微堵点项目,南京市建委通过交通大数据分析进行回头看,及时总结经验。如2020年改造的江东中路-兴隆大街节点,通过增设左转专用车道、增加续车空间等小微措施,兴隆大街西进口通行能提升约60%,排队长度缩短至32米,通行效率明显提高,为后续类似改造项目精准治堵提供指导。
治堵小切口,交通大效益。南京市建委将持续聚焦居民出行的“烦心事”,在存量设施中挖潜,从细小细微处入手,探索精细化交通治堵新举措,全力推动小微堵点改造项目落地落实,助力构建安全高效的畅达路网。
(来源:南京建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