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既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也符合城市高质量发展利民惠民的内在逻辑。江苏积极探索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结合国家和省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复查、“乐享园林”省政府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一体部署、统筹推进,不断拓展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空间,提升多元功能和服务水平,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聚焦共享,推动公园绿地建设从“绿起来”到“活起来”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可观、可感、可进入的自然,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本底和“碳汇空间”。今年6月,江苏制定印发《江苏省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审查确定13个设区市和20个市(县)为省级试点城市,着力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绘制并发布首批开放共享绿地清单和地图,形成全民乐享生活、高频使用的“城市客厅”绿地网络。

共享空间,拓展场地维度。组织各地进一步梳理已经开放共享的现有绿地,以及有条件开放共享的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滨水与沿路空间等增量空间,以空闲地、可供游憩活动的草坪区和林下空间为主要载体,积极盘活利用闲置地、畸零地、高架桥下等存量空间,推动单位庭院、封闭绿化带、临时绿地等开放共享,拓展原有空间的使用方式。苏州以工业园区为临时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区,推动18处98公顷闲置地、待开发地覆绿并开放共享,设置帐篷区、简易足球场等,盘活闲置空间。宿迁实施单位庭院开放“五共享”,即共享绿地、道路、停车场、卫生间和服务设施,累计开放单位庭院62家,共享绿地60公顷,受益人群超20万人。

共享时间,提升城市温度。丰富“全时段、全龄段”活动,因地制宜植入早晚、工作日、周末等全时段活动,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音乐节、露营节、风筝节、集市等活动,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南通滨江体育公园24小时对外开放,提供露营点、野餐点、草坪婚礼等。结合传统节日,连云港在星海湖公园举办小满水上音乐会,在月牙岛公园举办端午露营生活节;镇江在新湖公园举办端午龙舟赛。常熟虞山公园在划定草坪露营野餐区域的基础上,每周六晚开放沉浸式小剧场,丰富文化体验活动。

共享价值,激发区域活力。有机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因地制宜植入党建、文明创建、法治等元素,形成特色主题。设置休憩驿站、城市书房、花艺馆等,结合群众需求提供游憩、交往、阅读等特色服务空间。沛县根据公园服务半径和周边群众需求,实施“公园+”,在公园绿地中提升地域文化、运动健身、社会交往、阅读科普等公共服务功能,植入“歌风书房”“沛小筑”等,形成区域特色品牌。

注重融合,推动公园绿地服务从“供给侧”到“需求侧”

公园绿地承载着改善生态、休闲游憩、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是群众生活和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地因地施策,通过适度调整、植被梳理、功能植入、设施配套、活力营造、科学管理等方式,融入“乐享场景”,不断促进公园绿地与城市生活的有机融合,让生态资源释放更多民生红利。

融合不同人群活动需求。结合“身边的自然 乐享的园林”摄影和微视频征集评选、“公众喜爱的高品质绿色空间实践项目”社会投票,分析群众关注和喜爱的绿色空间类型和特征,根据开放共享公园绿地区位选址、周边人群特点和配套服务设施调研情况,因地制宜完善开放共享区域配套服务设施,鼓励增加交互性强的户外智能健身设施、智能公共服务设备等,增强公众参与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南京玄武湖情侣园建成首个无障碍花园并对外开放,满足特殊人群需求。无锡、昆山等地结合口袋公园、绿道等建设,采取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提供“菜单式”服务,充分征集周边居民对选址布局、设计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统筹落实无障碍设施、适老化改造和儿童友好环境建设等要求。

融合城市其他功能空间。组织各地结合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乐享园林”省政府民生实事、“公园绿地+”、单位庭院开放共享等重点工作,体系化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注重功能织补和特色彰显,持续提高开放共享绿地生态产品、社会服务等供给水平,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共享绿地体系。对街头、边角等小微公共空间进行“针灸式”微更新,在小区、幼儿园、学校、医院、图书馆、地铁等公共服务场所周边建设开放共享绿地,实现与城市健身、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圈的衔接,提升公共空间活力。南京将原银杏林改造为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串联起金陵图书馆、江苏大剧院,并推出青年市集文创节、诵读之夜、森乐车营等活动,激发街区文化活力。

融合群众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引导公众无痕露营、无痕野餐等,倡导文明共享公园绿地。鼓励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带头作用和居民自治作用,利用开放共享绿地空间载体,引导居民参与绿地养护,让“到公园的游客”成为“共享自然生活的主人”。积极引导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让身边的自然成为生态美育的第二课堂。常州在全市各辖区公园设立市民园艺中心,开展园艺推广周、园艺知识讲座等活动,引导园林园艺进家庭,并组织开展公园自查自检,通过座谈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意,引入市民园长和志愿者服务,推动形成公园绿地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建立机制,推动公园绿地价值从“环境力”到“发展力”

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传递出城市绿化理念的转变。各地需要编制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开放共享区域划定管理技术指南,探索建立轮换制养护等管理机制,实现公园绿地可持续运营发展。

建立轮换制养护等机制。根据开放区域植物生长周期和特性,兼顾季节、区域等特征,探索建立地块轮换制养护、绿地市场化管理等机制,不断提升公园绿地精细化养护管理水平。宿迁制定《宿迁市开放共享草坪轮换制养护管理工作指引》,明确每个试点公园划定不少于2个开放共享草坪区,实行交叉循环的轮换制养护方式。淮安实行分区分时开放,划定公布不同区域草坪养护时段和开放时间。常州、徐州开通露营预约系统,并提示绿地周边停车场等信息。无锡组织编制《无锡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管理工作导则》,制定评价体系,实施双园长制。泰州为开放共享公园配备“专业管家”,基本实现公园物业化管理全覆盖。

建立动态监督机制。针对实际开放共享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完善相应配套服务设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更好满足公众在绿地开放共享过程中的新需求。加强安全和应急管理,开放共享区域禁止使用明火,遇暴雨、大风、高温等极端天气,采取临时关闭等动态管理措施,并通过通告等形式提前告知。宿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网格化”监管模式,实时处理公园绿地管理突发情况。

建立多元主体运营机制。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园绿地建设、管理及运营,植入轻食餐吧、互动体验馆、市集等业态,促进公园消费,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常州结合红梅公园梅花节、紫荆公园月季花展等,引进文创手作、网红轻食、创意好物等市集,吸引20余万人次参与。苏州探索引入志愿者、社会团体、企业等社会力量,在开放共享公园绿地举办读书会、音乐节、运动赛事、展览、科普教育等活动。扬州引入信誉良好的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在廖家沟公园露营基地周边设置配套服务设施,推动露营经济。

(来源:群众杂志社)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