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现道教哲学思想和宗教意境上具有很鲜明的特征。
道教建筑的选址其一是借山势取雄常常依靠山地的高差,从而壮大自身的形象。
二是据险而筑,为了加强险峻感,又常用挤占崖边、虚挑悬空突出高壮险极。
三是藏而不露,“景愈藏境界愈大”。
四是奇上加奇,在孤峰等特殊地貌背景上,把建筑物布局成“骑”或“卧”的姿态,亦是道教建筑的情趣之作。
五是占坡叠置、据水而旷,在山地布局时,多由高到低安排鲜明的层次,造成优美轮廓。
道教乐生、贵生,而不是以生为苦。它追求的最高理想是今生的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而不是寄希望于来世的幸福或死后的灵魂升天。
道教建筑的选址就非常倾向于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以利于在大自然中修身养道。例如,著名的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甘肃崆洞山等,无不显露出这种追求。
注重意境、超脱凡尘的气氛始终是道教建筑的一大主题,也是其精髓所在。
道教建筑讲究布局,在地形和山势的选择上有严格的规矩。一般来说,它要求宫、观背依山体,面向北斗,就实而避虚,这是取其“常有观其暾,常无观其妙”的经意。
而建筑群的四邻,又要求具备较典型的一些地貌地物,能够去映现“四象”,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在建筑之间的关系上,则要求烘托主体,附属建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簇拥主体建筑,犹如众星拱月,这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