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属他称,即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
东周时期,西北的羌人迫于秦国的压力,进行了大规模、远距离的迁徙。宋代以后,南迁的羌人和西山诸羌,一部分发展为现在的羌族,保留了羌的族称。
氐羌族群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们有不同的语言、服饰、习俗等,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只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
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至今仍然保持着古朴风情的原始羌族村寨。
羌族利用高耸的碉楼,观察四周敌情,利用羌寨的多层次、多空间,建立独有的防御体系,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和文化脉络流传至今。
桃坪羌寨,是羌族建筑群落的典型代表,寨内一片黄褐色的石屋,顺陡峭的山势,依坡逐坡上垒,其间碉堡林立,被称为最神秘的“东方古堡”。
寨子是石碉与民居合二为一的建筑群,碉楼为每个羌寨必有的建筑,碉楼和碉房在第二层通过木结构连接起来,形成碉房合一的整体。
巨大碉楼雄浑挺拔,高高低低,从数米到数十米,建筑形式有四、六、八角,以土、石、麻筋、木为料,有的仅用土木。各层四方开有射击窗口,顶楼的钟孔是作为传递消息用的。
桃坪羌寨一反传统古城设东、西、南、北四门的建筑形式,筑成了以高碉为中心的放射状8个出入口。而8个出入口又以13个甬道织成四通八达的路网。
墙体和墙体之间的巷道深幽而神秘,因一些巷道上搭建了房屋,于是有了无数暗道。寨内人进出自如,而外来人却如入迷宫,非本寨人指引,不可通行。
桃坪羌寨古民居房间宽阔、梁柱纵横,底层圈养牲畜和堆放农具,中间一层住人,最高一层称为“罩楼”,用于堆放粮食和杂物,房顶平台用于打青稞、晒粮食。
房顶垒有“小塔”,小塔上摆放白石,为羌人供奉的白石神。房顶互相连接,便于在敌人侵犯时互相支援。桃坪羌寨古民居的建筑艺术充分体现了羌人“人在畜上、神在人上”的传统习俗。
桃坪羌寨罕有的军事防御体系,历经三次7级以上大地震不倒,堪称奇迹,是古代军事防御史的典型范例。
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