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加速度破堵点,“保交楼”必会更快胜利

担责任、攻难点、破堵点,当事各方正在想方设法部署停工项目化解工作。

从7月18日以来,已经有河南、四川、山东等省份的城市纷纷推出了化解停工项目的办法和措施,总体概括起来就是“一企一策,一楼一策,一案一策,一楼一策一专班”。

“保交楼”之战,无论从行业、经济层面,还是从业主层面来说,都不能拖,也不容拖。“保交楼”工作在确定了办法和措施后,需要再部署再落实,尤其是落实资金的工作很重要。7月21日,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主动参与合理解决资金硬缺口方案研究,做好具备条件的信贷投放”的表态,给各方当事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这是冲锋的号角。有了宏观和金融层面的支持,停工项目快复工、早复工、早交付的“保交楼”工作必会加速,必会更早胜利!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在“保交楼”过程中,现在很重要的一件事是,银行和企业要细心热心做好客户服务工作,加强与客户沟通,银行在依法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上要多一些温度,多一些历史的温情;企业在面对客户时要多一些耐心和诚信,切不可做出火上浇油的行为。对于地方政府部门,更要靠前解释澄清问题,绝不能“一问三不知”或者左右而言他。要克服当前困难,就要把事情做得更多,“保交楼”才能做得更快,才能实现决战决胜。

无论怎么分析强调这一波停工项目的原因,我们都不能忽略了一个共同的核心:责任、信用和理性。银行、政府部门要讲责任,企业要讲信用,消费者也要讲理性,每一方在化解问题和矛盾的过程中,都要避免“野蛮人”的动作。

至于社会舆论关心的商品房预售制度,国家相关部门已经表示在考量之中。现房销售毫无疑问可以避免烂尾楼现象,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利弊相间。内地学自香港的“卖楼花”预售制度,在香港地区就几乎没有出现过资金被挪用导致楼盘停工烂尾的问题,根据相关统计,在香港“卖楼花”的历史过程中,只发生过两次典型的烂尾楼事件,最后一次发生在2000年,事件发生后政府方面对制度再进行了打补丁修改。香港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核心问题:在一个法治环境之下开展商业活动,企业的诚信和守法至关重要,一旦无视将面临万劫不复的后果。

这恰恰是内地企业要学习的一个商业核心价值观,也是监管部门要学习的监管精髓,一个市场潜力再好,假设参与各方都没有规矩,反而沉迷和喜悦于“变通”,视为聪明,迟早要出问题要吃大亏。

这一次的行业流动性危机,有一种观点认为,央企没有出现这类问题,是因为它们有金融支持的天然优势和背景,这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别忘了,央企在投资和考核上,都受到制度的严格约束,它们有扩张的强烈冲动,也必须懂得“鸟论”:鸟儿既不能捏在手里弄死,笼子大小还要讲究适当,商业要在意效益也要步子稳健,综合平衡。这是很多民营地产公司要注意和学习的制度细节。

回归到这场“保交楼”决战,既要有温度,也要加速度,齐心协力破堵点、攻难点,不能拖,不容拖。同时各方还要敢于“刀刃向内”,完善约束机制,扎紧篱笆,不能把公司信用、社会公信碾碎在利益的车轮之下。

否则,“出来混,迟早要还”。这虽然是一句电影台词,但充满哲理。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