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米宅
作者宋富贵
1
2022年11月14日,阴霾多日的中国房地产终于迎来了一个“金色星期一”。
由于国家金融系统发布了整体金融支持房地产行业的16条,几乎所有和房地产相关的金融产品都大大涨了一轮。
上证指数涨了65个点,其中房地产板块涨幅更是达到了7%。
港股更是发动了一轮猛攻,蔫了一年的各大房地产公司更是大涨到惊人的程度。
其中旭辉集团大涨超过50%,新城发展、碧桂园超过30%,之后短短的几个交易日,地产股翻倍的情况皆是。
当然,一片翻红之下,已经快跌成垃圾股的香港恒大中国股票和融创中国股票也有了不小的涨幅。然而,一片庆祝之声中,这两只股票的持股人和股票背后的公司,可能马上将面临一场不小的生死战。
因为,恒大、融创将在11月应诉债权人对公司提出的清盘呈请聆讯。
2
为什么这次清盘呈请聆讯这么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啥是清盘,啥时聆讯。
清盘是香港商业和证券的用语,意指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相关资产的清理。
如果公司的负债过多,其债权人可以入禀法院提出清盘呈请,清盘呈请提出后,法院将进行清盘呈请聆讯。如果清盘申请通过,法院会发出强制清盘令,颁令公司变卖资产以偿还债务、分配剩余财产等。
这就有点像咱们的个人法拍房问题,如果你欠别人的钱老是不还,债主就很可能把你告到法院,法院经过庭审认为你债务违约,就很可能把你的房子,车子和一切有价证券进行拍卖,拍卖的款项用于偿还债务。
当然,公司清盘的条件,绝不止是债务一个问题,诸多问题都可能成为其清盘的理由。
比如:
公司股东、员工、债权人、等因多种情形向法院提出清盘申请:
1、无法偿还债务,向员工无法正常支付工资,向乙方无法支付“应付账款”。
2、未能召开法定会议或未向公司注册或管理部门提交法定报告;
3、低于公司法定最低人数。
甚至是法院认为公司被清盘是公正和公平的情况(比如公司违法进行走私或者贩毒)。
而现在,恒大和融创公司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因为已经有人开始向香港高院提起对他们的清盘要求了。
3
2022年6月,原来的恒大公司合作伙伴,佳盛环球以房车宝问题向香港高院提出清盘要求。
原来,2021年3月恒大方面曾经想把自己的销售渠道公司——房车宝融资上市,其中对于初始投资者(佳盛环球就是其中之一)给与这样的承诺。
——房车宝会在一年内完成上市,否则需以1.15倍本金赎回战略投资方投资。
然而一年后事情大家都知道,别说上市,现在房车宝有没有都成了问题。
故此,按照此前的协议,恒大要承担8.625亿港元的对赌成本,不过有2万亿债务的恒大根本没有能力偿还这个8亿港元,所以作为债主的佳盛环球就以此为据,告上了香港高院。
本来这个裁定将在今年9月作出,然而后来被延迟到了今年11月,而且这清盘诉求,还引发了一定的恐慌,逼迫恒大方面专门召开说明会,高层说明情况,稳定军心。
融创方面情况就比较简单,实际上就是一个叫做陈准军的商人,拿了2000万美元融创美元债持仓,相当于约1.5亿人民币,无法兑现,就提起清盘诉求。
好巧不巧的是,这两个清盘诉求最终都被安排到了11月中下旬,其结果可能会对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特别已经爆雷的民营房地产公司带来重大影响。
4
按照香港法律要求,任何一个债权人都可以呈请清盘。
这种情况下,法院必须要给予双方清盘方答辩的机会,这就叫做聆讯。
一般被要求清盘的公司会做出回击,比如提出异议,不同意清盘等等,因为一旦清盘通过,实际上就意味着公司的经营死亡。
比如,前一段有人提请龙光公司清盘,该公司就发布了这样一则新闻。
“一切必要行动”就说明了所有公司对清盘和反清盘之战的重视,因为对于任何一家已经爆雷的房地产公司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
有没有真的被清盘的案例?
当然有,今年10月,阳光城在境外主体阳光城嘉世国际已被香港特区法院颁布清盘令,这也是近年来首个内地房企在香港被清盘的案例。
实际上,就意味着阳光城主体的破产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而且阳光城的影响力,不能和恒大、融创相比,毕竟这两个公司一个是中国房地产的前老大,一个曾经差点闯入前三,而且阳光城和这两个巨无霸所欠的债务也没办法相比。
5
而且,这两家公司是否被批准清盘,不但对于两家公司很重要,甚至对于中国成批量的民营暴雷房企都有影响。
一旦,两个债务主体佳盛环球公司和陈准军,在这次清盘申请中获得什么特别收益,比如两家公司部分债务得到偿付,就会引发不受控制的挤兑潮。
由于,两家公司债主众多,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要求申请清盘的诉求就会指数级增长,因为谁到能看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优先偿付权。
因为大家都知道虽然这两家公司在,然而实际上能够保证偿债资产已经不多了,能抢一点是一点。
另外,这种清盘的示范效应就会延伸到其他数量众多的暴雷公司,要求在港上市的暴雷开发商清盘的诉求文件会把整个香港高院淹没。
那么,最关键的一条,这两家公司会被香港高院真的判处清盘吗?
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因为现在国家保交楼的工作还没有一个眉目,一旦两家公司因为清盘导致最终的快速破产,最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谁来继续保交楼。
没了房地产公司,只可能是地方政府了。
然而,地方政府真的愿意但这个担子吗,真的能担动这个担子吗?
或许,在2022年的年底,最害怕香港高院做出清盘判决的不是许家印和孙宏斌,而是中国大大小小的各级地方政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