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661661

据福州日报消息,11月22日,福州市长吴贤德会见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一行并座谈,双方就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张荣对福州市大力支持厦门大学发展表示感谢。

他说,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会,区位优势突出,经济活力强劲,产业基础扎实,未来发展可期。厦门大学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以建设厦门大学福州校区为契机,持续深化双方交流合作,携手打造辐射福州都市圈的高端人才培养平台,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和科技成果,为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吴贤德则表示,厦门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双一流大学,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福州新区是福州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发展态势欣欣向荣。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拓展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用融合、数字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校地发展。福州将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全力做好项目落地建设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解读:放眼整个沿海地区,福建的高校资源算不上突出——从高校数量上看,福建以89所居于全国第15位,与前两位的江苏(167所)、广东(160所)差距悬殊。福州作为福建省会,省内唯一的985高校地处厦门,更被网友们称之为“弱省会的尴尬”。

城市与高校发展息息相关、互利共生,这样的道理福州自然明白。早在2019年,福州便花重金,向外引进高校,根据当时福州市长乐区发展和改革局发布的《关于天津大学福州校区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天津大学将在福州落户新校区,总投资60亿元左右。

而此次福州与厦门大学的联动,可以追溯到今年5月,张荣带队赴福州新区调研,参观了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阳光学院滨海校区等地。在当时,福州市委副书记、福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林建曾表示,希望双方能进一步沟通交流,开展合作,积极探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共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此前曾有分析指出,与相邻的浙江和广东两省相比,福建城市虽然形成了沿海多中心发展格局,但始终缺乏一个绝对的“领头羊”角色。对此,福建的选择是省会福州,高校则是其做大做强的重要抓手。根据去年10月福建印发的《关于支持福州实施强省会战略的若干意见》,当中提到将支持福州建设一流大学城,加快推进福州地区大学城高质量发展。

#动向

上海:争取2030年,未来产业产值达5000亿元左右

为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积极布局未来发展新赛道,近期上海印发了《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介绍称,上海争取到2030年,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同时上海提出打造五大未来产业集群:未来健康产业集群;未来智能产业集群;未来能源产业集群;未来空间产业集群;未来材料产业集群。

雄安新区迎来首个央企产业集群入驻

11月23日,中国中铁产业集群疏解落地雄安新区揭牌暨启动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其旗下十家企业将整体搬迁到雄安新区,统筹投资建设中铁雄安基地,系统内4000余名业务专家和技能骨干将有序到雄安工作、生活。今年,雄安新区出台了“1+24”政策体系,从企业开办、科研支撑、人才落户、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多个方面提供了优惠政策,让央企单位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杭州:力争到2025年全市产业平台产值达到3万亿元

据杭州市人民政府11月23日消息,杭州市印发《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力争到2025年,杭州全市产业平台主导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市场主体更加壮大、亩均质效加快提升、创新动能不断增强、产业生态更加良好,杭州全市产业平台产值达到3万亿元,主导产业占比提高到60%以上,打造6个省高能级战略平台,培育形成3个千亿级、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成都将出台首个专门聚焦元宇宙的行动方案

11月22日,成都发布《成都市培育元宇宙产业行动方案(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力争到2025年,成都元宇宙产业体系粗具雏形,构建起完整的成都元宇宙产业链,研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引进培育一批优质企业、融合打造一批特色应用场景、开发储备一批城市IP,对城市治理、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引领带动作用。引进5家具有行业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链主企业”、培育100家细分赛道核心企业、推出100个以上融合赋能的创新应用场景。

全国首部规范居民自建房的地方性法规正式出台

11月23日下午,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南省居民自建房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将为防范和化解居民自建房安全风险提供有效法治保障。据悉,这是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居民自建房安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若干规定》严控居民自建房增量,明确城市、县城现状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得新建自建房,新建居民自建房一般不得超过三层。居民自建房原依法批准超过三层的,改(扩)建、重建后层数不得超过原依法批准层数。

#声音

专家:少子老龄化或成长期趋势,缓解教育焦虑是回应生育焦虑关键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研究院举办了国家教育宏观政策论坛年会(2022年),其中专门设置了一个专题,讨论人口、人才和教育的关系。在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教授的研究认为,未来1-2年,中国人口会迎来顶峰时期,到14.1亿左右,然后总量就会下降,而且下降的过程会非常长,也会有一段猛烈的过程。

下降到哪里是最低点、下降多久会反弹,现在还是一个正在讨论的理论问题。一种乐观的估计是10-11亿是最低值。与此同时,世界的人口现在还在持续增长,将来估计会达到90-100亿之间,甚至突破100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口的份额会逐步下降。

与此同时,生育焦虑在国内已经从家庭问题变成公共问题。“即使生育政策不断调整,现在年轻一代生育意愿还是不高。”丁金宏说,生育焦虑其实很大程度是教育焦虑引起的,“因此缓解全社会的教育焦虑,成为回应生育焦虑的关键。”

#数读

Q3中国城市交通报告发布 全国百城通勤时耗同比皆下降

近日,百度地图联合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交通大数据研究中心发布《2022年第3季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报告基于百度地图海量数据挖掘计算所得,对全国100个主要城市展开分析,客观反映第三季度城市交通发展变化态势。

2022年第三季度,百城中超半数城市通勤高峰交通拥堵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平均降幅为6%,最大降幅为24%。超一线城市拥堵指数环比则大幅上升,上海、北京分别以46%、31%的涨幅位列前二。此外,在连续两季度位居最堵城市后,重庆Q3百城排名下降,拥堵指数同比、环比均下降,缓堵效果明显。

周末交通方面,杭州继续稳居百城周末交通拥堵榜TOP1,尽显“微度假”出行活力。同比2021Q3,百城中76%的城市2022Q3周末交通拥堵指数上涨,最大涨幅为14%。涨幅TOP3城市依次为大理、金华、潮州。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通勤时耗关乎民众出行效率与通勤幸福感。2022Q3,全国通勤时耗明显改善,同比2021Q3,百城通勤时耗绝对值平均下降近4min,平均降幅达11%。其中,通勤时耗同比降幅大于15%的城市有兰州、廊坊。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新榜

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发布 十城评级A++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2)”22日披露,利用可获得的2021年各类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数据,指数榜对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排名。

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重庆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天津市。这十城也获得最高的A++评级。

据了解,这是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也是“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第五次公开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

在一级指标专项排名百强榜中,一些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投入,也排名靠前。专家认为,这充分说明城市社会发展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而良好的社会发展能够使城市居民有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有更好的舒适度和健康度。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