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之后往北走了一个几字形的大弯曲,流经黄土高原,出华北平原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
历史上的黄河河道几经变迁,有记载以来,除了从公元1128年到公元1855的七百多年时间,黄河是南流入黄海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北流入渤海,而黄河每年携带的泥沙量高达十几亿吨,渤海在黄河泥沙的冲积下,数千年来面积大大缩小。
宋朝改道南流后,渤海变小趋势才减缓,七百多年后,公元1855年,黄河重新改道北流入海,这一百多年的时间,山东长出了一块凸起,渤海湾又缩小的一部分,特别是黄河入海口处的莱州湾,有被合围湮没的趋势。
据测算,现今黄河入海口处每年新增的陆地面积在20~30平方公里,而莱州湾的面积为6060平方公里,最快200多年即可於平,渤海湾面积约80000平方公里,最快2000多年可於平,当然根据黄河推进的方向渤海湾有可能会先变成一个内湖,然后才渐渐消失。
渤海虽然不大,但对北方的意义不言而喻,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周边分布着京津唐等城市,一旦淤成内湖,将使一大批城市丧失港口地位,远了不说,随着黄河三角洲推进,近几百年内最先消失的就是东营港和潍坊港,推进到渤海中央,航道被阻塞后,其次消失的就是天津、唐山等港口,对北方经济将是严重的打击。且渤海湾消失后对周边气候的影响是巨大的,北方可能会愈加干旱。
那么,既然淤平渤海湾的危害如此之大,那么将黄河下游拉直,让其改道江苏重新入黄海是否可行呢?
大家都知道,黄海是公海,从黄海入海后,可以将我国的海岸线不断往东推进,增加国土面积,江苏一带只有连云港一个大港,入海口避开连云港可降低影响,而黄海面积广大,数万年内都很难填平,至少短期内是没有太大影响的。
目前明清黄河故道尚在,大部分河段还在被利用,可以将故道进行调整之后,河道深挖拓宽,两岸加固,恢复南流河道。
而且,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可以对河道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完全可以按照通航级别航道建设,届时,黄河成为通航河道,从河南郑州、开封可直接坐船出海,又将打通一条内陆出海通道,盘活河南的经济。
黄河恢复南流后,被黄河切断的京杭大运河可连通起来,千年航道恢复,从北京南下上海杭州的通道也将打通,南北又多了一条水运通道。
对于山东来说,目前从济南入渤海的小清河航路即将打通,未来可连通京杭大运河,山东也被纳入运河体系之中,这样,除了公路网、铁路网之外,又一张联系全国的水网系统出现。
当然,现有的黄河河道也可保留,南北两条河道按照一定的比例对黄河进行分流,既能保证北线一定量的供水,又能保证南流的排沙任务,且在黄河洪峰的时候,两条河道分流,可大大降低黄河的险情,一举多得。同时,黄河中上游还有大量的水电站进行调节,治理黄河再也不像古代那般无奈。
当然,改道的缺陷也不是没有。首先山东本就缺水,黄河两侧是粮食主产区,干旱年份都是靠引黄河水灌溉,改道后黄河水少了,工农业生产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黄河改道后流经豫皖苏北部地区,历史上黄河决口曾频频光顾这里,人们对黄河的痛苦印象还没有消散,自然抵触情绪会不少。再者,改道后与江苏现有河道交叉,对江苏本就复杂的河网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实,1855年黄河大改道后,黄患危害了半个山东,清朝内部对是否恢复黄河故道一直也是争执不休。恢复故道派认为山东目前尚没有立即修筑河道解决黄河水患的能力,而且黄河改道中断了京杭运河漕运。但黄河故道已有现成河道,恢复故道后运河漕运也可一并恢复,可解决南粮北运的难题。
而改道派认为,重新堵住缺口恢复故道,花费巨大,且皖苏一带是大清的赋税重地,一旦黄河决口,危害朝廷的财政安全,对于漕运的问题,可改道海上运输,费用低,运量大,消耗也小,因此主张改道。
两派争吵不休,当时正值太平天国如日中天之际,捻军也在北方一带作乱,朝廷财力吃紧,也就任由黄河在山东肆虐。到了慈禧执政时,又掀起了一波恢复故道的讨论,当时李鸿章强烈支持维持现状,并派人考察,报告恢复故道已经没有了条件。时间一年年过去,山东黄河各段渐渐开始加固堤坝,使黄河顺利东流入海,几十年过去了,堤坝大多已成型,改道派获得了事实上的胜利。
如今,黄河改道过去了170多年,故道很多河段都已淤废,种上庄稼成了农田,恢复故道需要面临大规模的水利改造,各种拆迁修路筑桥等等都是巨大的开支,各方面利益的纠葛都是少不了的。
黄河改道,可以说是影响千年的一件大事,需要各方面严谨的论证和科学规划,好处是,黄河於平莱州湾尚需两百年,我们还有很多时间,也许等到未来科技更为先进和发达,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会更加容易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