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幻大会(The World Science Fiction Convention,简称WSFC)始于1939年,由世界科幻协会主办,迄今已有82年历史,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科幻文化活动。在华盛顿举办的第79 届世界科幻大会上,成都正式取得2023 年第81 届世界科幻大会举办资格。这是世界科幻大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也是继2007 年日本横滨之后,第二次在亚洲城市举办。成都孕育了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该杂志培养了包括73 届雨果奖得主刘慈欣在内的大批中国一线科幻作家,被誉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大本营”。
科创新城科幻馆设计呼应周边城市关系,超级科创轴贯穿望丛祠与科幻馆,连接历史与未来;将内部水系与清水河打通,向基地内导入河岸生态景观;科幻馆与国盾创新中心遥相呼应,巧妙互动。
科创新城•科幻馆项目位于成都市郫都区菁蓉湖科创公园中,处于清水河科创走廊与城灌科创大走廊十字交汇之处,为科创商务新城极核圈层的核心位置。科幻馆中设置如下内容:可容纳5000 人的剧院式雨果奖、世界科幻大会商务章程会议中心、雨果奖博物馆和其他各类展览空间,以及世界科幻大会群星主题沙龙小型论坛空间、临时餐饮购物空间等。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沧海变平原”。
项目总体设计理念以“无尽之境”为主题,以成都平原的沧桑变化为起源,以西蜀特有的林盘地貌为灵感来源,将基地景观通过扭转变形的方式,将传统的网格化的景观地貌以建筑为中心,发生了动态感的旋转,如同漩涡一般将周围景观特别是清水河科创走廊绿带全部吸入到基地内部。而建筑本身似乎从地面渐渐升起,通过长长的景观坡道延伸至菁蓉湖水面。
作为总体设计中的主角,建筑从二维的“扭转林盘”景观地貌中螺旋升起,以弧线景观坡道为引导生长,通过扭转、倾斜,形成了以水平线为界限的虚与实、上与下的“无尽之境”。它轻盈地漂浮在菁蓉湖湖面之上,水与建筑相互间形成的倒影,创造出虚幻的世界。而水平线以上旋转而成的现实世界,与远处巍峨雪山遥望,述说着千年沧桑的变迁。
建筑功能同样通过倾斜的水平线进行划分。雨果奖主会场及展馆门厅布置于建筑首层,二层布置小型会议沙龙以及展馆大厅,三层以上空间为博物馆使用,各层空间通过垂直交通核和旋转坡道联系起来。
临水部分为雨果奖颁奖会议中心,临水而依,人们既可以在会议前厅内展望菁蓉湖景,亦可以到达下沉广场之中,聆听着富有治愈感的潺潺落水,体验着暂时“与世隔绝”的清宁。古铜色球状会议中心与层层环绕的吊顶造型,以及巨大的挑檐与叠水形成极具未来感的超现实空间,带来旋转无尽的视觉张力,将人们带入科幻电影的场景之中。
科幻大会主会场,长90米,宽70米,净高23米,是可容纳5000人的椭圆形剧院式会展空间,会时做为雨果奖颁奖仪式的场馆,会后可以承办音乐节、演唱会、电竞比赛等大型活动。会议中心整合多元功能,将成为集博览、娱乐、会议、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为城市赋能。
我们在博物馆入口设计了一个“未来之眼”,预示着另一个平行时空等待我们开启。旋转向上的光庭空间围绕着“未来之眼”,抽象化的太阳神鸟图腾被置入盘旋上升的坡道中,为观众呈现一份古蜀文明与未来科技交互的视觉盛宴。
水平线以上为雨果奖博物馆以及相关的展示空间。人们可以通过室内坡道,围绕“光之庭”穿梭于各个展厅之间。博物馆的各层空间以光庭为中心环绕布置,灵活通用的展览空间为会后的整体运营提供可能。雨果奖盛会结束后,博物馆将转化为科技创新体验中心,为郫都区主要科创企业提供展示平台,包含科技展示区、创新实践区、互动探索区、影视体验区以及科技交流区五大功能板块。
当人们来到建筑的最高点,夕阳映照下的雪山盛景使人们的心情达到了高潮。建筑入口至于两个主体功能板块的中间,光庭洒下的自然光似乎向人们告知未来之门的所在,吸引大家进入到未来场景探索着未知的秘密。
东有丹景之台,依山而建;西有“无尽之境“,平地而起。场地划分多种功能板块,实现全域运营理念:长廊连接屋面,可全方位观景打卡;商展区创造滨水的餐饮零售空间;幻境水域和光影水秀提供科技互动;西北角城市公园为城市公共空间;东北角承接望丛文化;湿地水域、生态自然区与菁蓉活力区,尊重场地现状,创造集观赏、体验、科普、游乐为一体的世界科幻公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