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盖里是著名的加拿大建筑师。在过去半个世纪里,这位被誉为“建筑界的毕加索”的大师,其作品一直在重新定义着“建筑”二字的含义:
维特拉家具博物馆,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盖里式建筑”,外形扭曲,楼梯就像蛇一样蜿蜒;
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曾被《纽约客》评为“20世纪的杰作”,也是著名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口中“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建筑”;
为艺术家蔡国强打造的900多平私宅,屋顶看上去就像飞毯……
有人说,盖里的建筑作品就像一堆被拆散的玩具,或是坠毁了的宇宙飞船。但他都不以为然,并且指出,“这个世界上不断建造出来的建筑中,有98%是纯粹的垃圾。”
这期“经典大师”,我们聊聊弗兰克·盖里,看看他作为一名建筑教育者和当代建筑的推动者,正在为如今的建筑界,提供着怎样的支持与影响力。
2017年,60岁的艺术家蔡国强,开始了”艺术史之旅“的旅行、展览计划,去艺术史上找先辈大师们对话。从莫斯科的普希金美术馆,到西班牙普拉多美术馆,再到文艺复兴大师云集的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也正是这一年,在毕尔巴古根海姆美术馆的个展上,蔡国强与盖里结识,对反常规的材料、工艺着迷的两人相谈甚欢,甚至于在面对蔡国强的作品“Head On”时,盖里“像狼一样爬在地板上”,跟他探讨这个空间是如何被自己设计出来的,这让蔡国强非常激动。
▲
盖里为蔡国强设计的私宅
2011年,蔡国强偶遇了一处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前马场,场地自承办了奥运会的马术项目后就废弃了,他于是起意邀请来盖里,希望将这个地方打造成住宅,同时满足自己的艺术实践,希望“既可以工作,也可以与妻子和两个女儿共度时光”。
▲
连接客厅和主屋的走廊
经过盖里的设计,原来占地900多平的主楼,以红杉木为主体结构,加盖了玻璃,外立面点缀着无数从角落里伸出来的小阳台,“飞毯”式的钛合金屋顶在末端卷曲,这样一来,原本朴素的建筑一下拥有了复杂的几何形状。
主楼内,设有两条通向不同入口的“小径”,主入口供一家人使用,另一入口属于客人的通道。
▲
客房的卧室和通向卧室的楼梯
房子的后面靠着谷仓旁边的一个旧粮仓,蔡国强计划最终将该物业变成基金会并向公众开放。
另一侧,占地14000平方英尺的马厩改建成了工作室和一个高耸的展览空间。
▲
改造后的马厩
除了为蔡国强设计的家,盖里的自宅更加精彩。
在成为建筑师有名之前,盖里尝试过开卡车、当播音员,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直到1962年,他完成在建筑事务所见习和工作,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才正式开始以不拘泥的形式进行建造,通过材料与空间的混搭,展开自己的建筑冒险。
Easy Edges家具系列是盖里的第一个尝试。1972年,他从废物做成的艺术品获得灵感,用硬纸板创作了一系列造型独特的“纸板”座椅。家具上的成功,让盖里更加大胆了。
▲
盖里和他设计的Easy Edges座椅
“荷兰式小屋”成了盖里事业上的转折点。这座由盖里和妻子贝尔塔·阿奎莱拉打造的两层荷兰式自宅,成了盖里建筑创作手法明显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原建筑只是一个自带坡屋顶的小木屋。盖里分别在东、西、北三面扩建了一个单层坡屋,东、西两面的扩建坡屋用作门厅,北面扩充的部分面积最大,设有厨房和餐厅。
三面扩建的面积共约74平。材料上,盖里汲取了之前设计家具的经验,将瓦楞铁板、铁丝网、木条、粗制木夹板、钢丝网玻璃等等废旧材料,做了不同形状的“拼接”,全都裸露在外立面上。从形体来看,这栋横七竖八、歪歪扭扭的房子是绝对意义上的“反常规”。
要说最满意的部分,盖里认为是厨房的天窗。北面扩建的部分,用木条、玻璃组合而成的天窗,不高不低,就像“卡扣”一样卡在厨房上空,搭配其余屋顶上用的铁丝网,让室内的轮廓线更加复杂。
室内的其他处理上大体也是如此。老房子内也经过一些处理,原有的天花吊顶被拆去,有些墙面,如卧室的一个墙面也打掉抹灰,露着木板条。添建的部分,没有天花板,木骨袒露。厨房所在的北面扩建区,原是沥青马路,索性就用做厨房、餐厅的地面。
“荷兰屋”改建后,盖里被邻居抱怨,他们觉得这座房子很恐怖,“鬼影重重的”。有邻居甚至认为,盖里是不是把垃圾场放置在街头了。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盖里介绍了原因:“是玻璃的反光,以及这些玻璃所呈现的不同几何图形造成了那些‘鬼影’,事实上,住在屋子里也经常看到月亮挂在不正确的位置上”。
就此,盖里用5年的时间,打破了建筑界自现代主义思潮盛行以来的平静状态。也是从“荷兰屋”开始,盖里正式将立体构成、拼接这类极具“雕塑感”的创作手法,带来了建筑创作领域。
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建筑师受到解构主义哲学的影响,开始实践一种打破传统的水平、垂直、对称的建筑结构,涌现出一批解构主义建筑师,盖里就是之一。
“荷兰屋”后,盖里开始大量地在自己的作品中,置入多角平面、扭曲线条、倾斜结构、几何图形等“解构”元素。
有人说,盖里的解构主义设计理念,让建筑外观在视觉上呈现出了运动感,大胆颠覆了中规中矩的传统设计风格。这其中,包括了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跳舞的房子、LV基金会大楼、UTS商学院教学楼,其中最著名的,要属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古根哈姆博物馆,它的主建筑,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壮观的解构主义建筑。
▲
布拉格“会跳舞的房子”
▲
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
▲
毕尔巴鄂古根哈姆博物馆
毕尔巴鄂古根哈姆博物馆的整个结构体,是由一群外覆钛合金板的不规则双曲面体组合而成的。尽管建筑本身耗用了5000吨钢材的庞然大物,但盖里借助了一套V空气动力学使用的电脑软件逐步设计而成,且在建材上使用了大量的玻璃、钢和石灰岩,让整个建筑丝毫不给人沉重感。
1997年,耗资一个多亿的博物馆建造完毕,在最初三年里,接待了近400万游客,促进了毕尔巴鄂经济的增长,曾被媒体冠以“毕尔巴鄂效应”的美誉。
半个多世纪以来,弗兰克·盖里的激进设计一直在打破人们对建筑内部设计的“刻板印象”,有人说,盖里的作品就像一堆被拆散的玩具,或是坠毁了的宇宙飞船。但面对质疑和谩骂,盖里表现地十分“摇滚”:在面对一位记者问出的 “如何回应对你的作品都是‘花哨建筑’的评价?”他一言不发,竖起中指,并且指出,“这个世界上不断建造出来的建筑中,有98%是纯粹的垃圾。”
▲
现年93岁的盖里和他设计的Easy Edges座椅
盖里对建筑界持续一生的挑衅,或许正如他在1989年获得普利茨克奖时所说的:“我为了建筑着迷。建筑学就是人类的方程式之一,但是对我们这些实践者来说,我们坚信它是可以改变的,它可以启发人类,丰富人类的经验,它可以化解误会,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