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论建模难度天花板,非古建筑莫属! 在SketchUp吧论坛内有这么一个古建筑建模推荐贴,热度很高,阅读量破万!
但是有建模大神如此评价此模型:
繁而不精,似是而非。
说到吧内大神ncutdcx(小N),大家也许不陌生,之前他也带来过精彩的古建建模干货!▼
那么这次聊什么呢?还是继续聊古建筑建模!
上次聊清式建筑,这次聊聊宋式建筑了。
大神小N就拿这篇热度爆棚的推荐帖开刀,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一个方面为古建专业方面,第二方面为su建模技巧方面。
本篇内容不少,干货满满,大家快学习起来!
一、古建专业问题
1.1关于标题
不看模型,先看本篇帖子标题就有不严谨的问题。说是仿宋建筑,但是歇山顶一词,主要是属于清式建筑的叫法。
而在宋式建筑中,对应清式歇山建筑式样的叫法为九脊殿或厦两头造。进一步细说的话,九脊殿与厦两头造虽然形似但构造也有区别。九脊殿用于殿阁式建筑,厦两头造用于厅堂式建筑。两者也不能混用。而殿阁式的特点为内外的柱子一边高,而厅堂式木构为内柱高于外柱。现在往往容易把厦两头造与九脊殿都说成歇山建筑,其实是不严谨的。
而此建筑可能叫为重檐十字脊四方亭更恰当。
看到此贴楼下有这条评论。小N再展开谈一点。这个问题其实本身就是问题。收山的法则是针对明清式歇山建筑的。收山为山面檐檩向内一檩径为山花板外皮位置。
上图来源于《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
宋式建筑在对应的位置则有出际做法。出际是屋顶悬出于两侧山面柱头之外的部分。
上图来源于《营造法式》解读
清式建筑的“收”与宋式建筑的“出”一比较就容易理解了。
1.2关于彩画
这个模型上的彩画为土黄刷饰。此做法是最简单的一种建筑色彩装饰。
模型看着很花哨,但错误的细节也不少。
上图来源于《营造法式》解读
图示虽然是丹粉刷饰,但是土黄刷饰与其刷染方法是相同的,土黄替换土红即可。
细看之下这些地方的彩画做得不到位。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3关于华废
所谓华废,就是屋顶垂脊外侧横施屋瓦部分。即清式之排水勾滴。模型中这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上图来源于《营造法式》解读
结构上,筒瓦是压在博风板上的,所以就不会像模型一样上面露出博风板的。
1.4关于阑额
这里叫阑额。所谓阑额,是柱列间柱头上的联系梁。这里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卷杀与滚楞。
上图来源于《营造法式》解读
木构之间的搭接处是有很多细节的处理的。另外补充个小知识,宋式建筑阑额断面厚高比为2:3,这个是接近于合理的木构结构关系的。相比清代建筑中的8:10,从受力结实角度来说要更好。
1.5关于转角铺作
模型中没有做完整转角铺作的后尾。
上图是摩尼殿的转角铺作后尾
1.6关于瓦面
根据《法式》规定,上下两底瓦之间相搭重叠部分占全瓦的4/10,即“压四露六”。所以就不会像模型中底瓦排的感觉那么密集了。但是宋式的做法相比清式“压六露四”或“压七露三”的做法,防雨的安全系数就差了。
另外底部缺少瓦口,或者叫角燕颌板。
上图来源于《营造法式》解读
二、SU建模技巧问题
2.1关于屋顶转角
可以看出模型不论是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弧度生硬不自然。特别是起翘的位置转折生硬。缺少了宋式建筑的神韵。
转角部分,可见是逐渐向外向上伸的,相比清式建筑来说,冲出与升起的感觉要平缓。转角部分要是改为弧形就好看了。
2.2关于屋顶形态
上图为正定隆兴寺的摩尼殿
对比模型来看,就能感觉模型的屋面整体感觉太过臃肿了。如果放到整体来看,就是头重脚轻,比较难看了。屋面中间部分又偏陡峭,导致缺失了宋式建筑的那种平稳、舒展的感觉。模型作品就无神了。
进一步导致了垂脊、博脊等部分之间的搭接关系错误了。这个模型打眼一看,反而是有点清式建筑的感觉。小N感觉这个问题是这个模型中比较大的问题了。小N认为做古建模型,首先要抓住这个时期建筑的形态特点,宋式建筑相比清式建筑整体要舒缓。大的形态抓到后,反而让人容易忽略模型的一些细节的不足。
2.3关于转角椽
这里模型做的比较失败。椽子要尽量贴近上面的。这里可以通过做个辅助面转动调节,或者配合使用对齐类型插件的方式处理。
2.4关于栱眼壁彩画
模型中栱眼壁内与斗拱直接的留白太大了。此处的处理比较粗糙。彩画在使用前,应先用ps处理一下比例,再在su里面贴入就好了。
2.5关于线条
作者在做模型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最后的表现问题。通过上图可见屋脊、屋面等位置基本上就是连成片的死黑。这点在表现上是硬伤。
这里如果进行渲染的话,效果能好不少。而不渲染的话,则可以通过隐形线条的方式让模型看着更干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