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也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景德镇市以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名单为契机,大力推进以“改善生态环境、补齐功能短板、提升服务水平、转变发展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改革,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探索出一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径,获国务院通报表扬。那么,景德镇“城市双修”有哪些成功经验?给城市带来了哪些变化?日前,记者在景德镇进行了深入采访。

      健全机制强力高效推动“城市双修”

      水清沙白、青草如茵。11月20日,如诗如画的景德镇西河湾湿地公园游人如织。提起“城市双修”,正在散步的附近居民李先生说:“过去的西河片区地势低洼、十年九涝,周边居民苦不堪言,多亏了政府大力推进‘城市双修’,仅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为我们消除了水患,并建好了美丽的西河湾湿地公园。”

      西河湾湿地公园的建设速度,是景德镇市建立健全机制、强力高效推动“城市双修”的一个缩影。景德镇是千年瓷都,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市双修”前,景德镇知名度很高,但是美誉度不够,存在基础设施欠账多、城市功能不完善等系列问题,城市形象与城市地位不匹配,一度被外界称为“草鞋码头”。景德镇市双创双修指挥部双修组综合组组长陈凯告诉记者,2017年,景德镇作为全国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把“城市双修”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难得机遇,组建了高规格的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机构,抽调了100多名精兵强将专职负责,迅速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强力高效推动“城市双修”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以人民为中心科学擘画宏伟规划蓝图

      11月22日傍晚,在落日的余晖里,位于景德镇市城区中心的枫树山国家森林公园层林尽染,风景如画。景德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科科长张星介绍,“城市双修”前的枫树山国家森林公园,杂草丛生、脏乱不堪,“城市双修”工作启动后,景德镇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利用丘陵山坡补种观赏植物,增加流水板桥、便民木屋等景观,将其打造成全国少有的位于城市中心的千亩森林公园,让市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在探索城市内涵式发展新路径的过程中,该市始终紧紧地把握住“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这一主基调。“城市双修”工作启动之初,就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清华同衡城市规划设计院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城市双修”专项规划,同时通过开展网上公众参与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市民意见,梳理出生态环境受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卫生差等突出问题。张星告诉记者,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城市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定位,景德镇市编制完成了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功能修补、城市设计及风貌管控等专项规划和多个详规,最终形成精细化、特色化和人性化鲜明的四级规划体系,为“城市双修”工作的全面开展,擘画了一张美丽的宏伟蓝图。

      以惠民、利民项目实施凝聚起信心与力量

      以规划为引领,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住房、出行等焦点问题,景德镇市首先谋划建设了公共设施配套项目248个。改造完善了一批便民利民配套服务设施,重点打造了30个便民服务圈,新建、改建公共厕所260座,新建停车场10座、新增城区停车位2200个;着力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34条57公里;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优化城乡开放空间布局,建设了10个公园,新增城市绿地100多万平方米……

      “根据规划,大力实施一个个惠民、利民的‘城市双修’项目,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最终凝聚起全民支持参与‘城市双修’的磅礴力量,这是景德镇‘城市双修’工作获得成功的又一关键。”陈凯告诉记者,在推动“城市双修”工作过程中,景德镇市始终坚持把历史街区保护作为“城市双修”的重要内容。以景德镇“申遗”为龙头,以御窑厂为核心,以“三陶一区”为重点,对老街区、老厂区、老里弄和老窑址等实施立体控制和保护,开工建设和修复了一批老街区保护利用工程,原汁原味地保护老城的风貌风格、文化肌理,生动地再现了景德镇的千年陶瓷文脉。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