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创造性地设置了历史地段、传统风貌建筑两类保护对象,提出了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合理利用的措施,加大数字化应用力度,以进一步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

      在日前举行的杭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条例(草案)》第一次被提请审议,这是杭州首次以“城”为单位为历史文化保护立法。

      杭州的灵魂在历史文化名城。法治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根据杭州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立法计划,《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是今年的正式立法项目。

      杭州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拥有8000年文明史、5000年建城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1982年,杭州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截至目前,杭州已拥有西湖文化景观、中国大运河和良渚古城遗址3处世界文化遗产,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8处,名村20处,街区15处,市级历史文化街区11处,全国、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28处,公布历史建筑1611处。

      国务院已公布的三批13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已有北京、重庆、广州、福州、南京等109座名城制定了保护法规。浙江绍兴、宁波、湖州、温州等市也相继完成立法,加大保护力度,实施效果明显。随着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不断推进,现行的《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年)已不能适应现实保护的需要,这也是杭州为历史文化名城立法的原因。

      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新理念的不断发展,逐渐暴露出保护工作法规依据不足、管理部门权责不清、保护规划编制规范性不够、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须通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立法进一步加强对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

      《条例(草案)》重点围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文化传承与现代社会协调发展、活化利用等方面展开。

      针对新形势查漏补缺是提速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立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上位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只对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相关内容作了规范,但除了确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外,杭州还有大量需要保护的片状历史文化资源。

      例如,2021年,杭州开展了市域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的普查工作,确定新增69处片状历史文化资源需进行预保护。对于此类历史文化资源,《条例(草案)》明确,通过一定的程序,将被确定为历史地段,旨在加强其保护、传承和利用。

      在现有的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历史地段核心保护范围内,存在大量未被公布或者登记为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的建筑物、构筑物,它们或体现城市特定发展阶段时代特征、凝聚社会公众情感记忆,或对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以及历史地段等整体风貌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对于这些建筑,《条例(草案)》中也创设了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明确其认定的标准和程序、保护原则以及宜居性改造等内容。

      《条例(草案)》还对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合理利用作了细化规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和利用;加强农村历史建筑保护,明确宅基地异地安置和盘活利用等规定;明确保护标志应当运用数字化手段,支持公众查询相关信息等。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