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邦城规划顾问(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在地化研究:

全球首创建筑产业国际双碳总部基地

生态智谷总部基地,是承载现代建筑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平台。作为北部创新客厅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协调区形成区域环形绿道的重要节点,也是展现大运城市建设的“城市阳台”。

基地位于鹰咀山与博深高速之间,城市设计范围约74.6公顷。场地与城市割裂,自然资源条件优越。AG汇创在此方案中,精准锚定核心使用人群,通过创新智力、创新服务、创新生活三大群落构建一个创新生态自循环系统,示范了一个零碳可持续、未来创享社区为一体的全球首创建筑产业国际双碳总部基地。


设计策略:

打造低碳可持续的“风之谷”

项目聚焦建筑产业创新,彰显绿色低碳技术,以“六大策略”回应城市建筑科技产业集聚新核心这一重要定位。在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系统建立与外部城市紧密联系,顺应山城视廊,形成外围生态缓冲,塑造内部积极社交,采用零碳技术与建立高效办公及地标性形象,打造这个城市中一片垂直生长的科创“风之谷”。

外联内畅,高效网络 ©THAD清华院

复合廊道,有机编织 ©THAD清华院

模数群组,化零为整 ©THAD清华院

底部架空,开放街区 ©THAD清华院

垂直生长,立体围院 ©THAD清华院

多维联动,门户地标 ©THAD清华院

总体布局规划分“智建之芯、创建之翼、低碳之园”三大功能板块,“十字轴”布局形成“两轴一心,两翼一园”的空间格局。顺应场地自然条件,两大轴线双面回应场地界面,打开生态智谷通往鹰咀山自然景观通廊;城市界面面向盐龙大道,营造连续且统一的科技城市形象;自然界面面向生态协调区有机舒展,促进自然的互动与融合。风廊冷巷贯穿“微气候生态谷”,视线穿越山景与生态协调区联动,形成柔性的自然“城市阳台”。

回应城市与自然,以可持续和前瞻性思考回应场地关系 ©AG汇创

建筑设计:

园筑合一,垂直生长的科创“风之谷”

此项目的其中一个重要核心,以一种不被固定的特殊建筑学,即造园与建筑的艺术表达,整个园区结合景观要素的关系,建立起空间产品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以“城市山林”之局结合低碳可持续技术研究,构筑零碳发展的“立体城市空间”。

整个园区结合景观要素的关系,园筑合一 ©AG汇创

入口为形象突出的双塔地标建筑,与周围环境建筑形成起伏错落的城市天际线。科技生态之门,自然与城市的交汇,打造入口生态绿廊。

超高层生态企业办公,沿清辉路两旁布置,塑造城市进入生态智谷之门户形象 ©AG汇创

置入垂直生态绿轴

生态塔楼的中央中庭,生成一条垂直生态绿轴,连接不同的功能,同时改善通风、空气质量及用户的舒适和使用,在不同楼层展现出丰富的景观体验。幕墙结合的是BIPV系统,实现了最大化再生能源利用。

建筑功能分布:低区为大堂,高区为云中花园办公区和云中景廊 ©AG汇创

绿色核心-构造即景的紧密关系:采用“前宅后院,连续景观,以小窥大”等筑园手法 ©AG汇创

绿色核心 ©AG汇创

建构生态绿廊体系

通过开放流动的“立体慢行”流线,有机将架空和广场、空中廊桥、生态庭院等体系串联。“立体慢行”流线以建筑底部架空与开敞空间为核心,形成活力、连续和流畅的动线关系。空中慢行网络则以连廊和建筑屋顶平台为核心,连通贯穿建筑群组,营造趣味、生动、多元社交、休憩等氛围体验。

多层次的立体慢行空间网络,以增强园区内部与公共总站、山体公园的衔接 ©AG汇创

建筑单体双碳策略集成

生态协调区采用串绿道养智谷、强保护若开发、融科技促交流三大设计策略。城市肌理融于山水自然界面,前瞻性运用智慧零碳设计理念。如风谷科技广场,联通南北视觉通廊,共享开放,促进科技文化交流的城市公共空间。

智慧连接山水庭院、微气候生态谷与公交站 ©AG汇创

位于一期场地中心的科技展览会议中心,提供开放多元、公众聚集的零碳技术文化交流的核心场所。在这里,提供最新的高新科技产品体验,同时形成连接园区的空间枢纽。

风谷科技广场 ©AG汇创

科技街区 ©AG汇创

空中花园平台向自然开放,打开鹰咀山与龙城公园视觉通廊。与绿色中庭自然无缝地衔接,使塔楼成为了城市天际线中的生态地标,可自由欣赏城市与自然景观。天幕结合BIPV遮阳系统,社区健身活动场地,构建全天候绿色公共活力平台。

空中花园无缝连接园区各个空间节点,形成循环流线 ©AG汇创

设计联动立体漫行步道,微气候生态谷提供全天候风雨廊桥系统,无缝连接园区各个空间节点,形成循环流线。构建以人为本的休闲放松空间,水溪广场打造市民活动中心,创造人性化全天候公共空间。

微气候生态谷 ©AG汇创

研发办公产品系的空间布局

总部基地总计容面积343500平方米,平均容积率3.7。共有4个分区,智建之芯、创建之翼、创享之家、低碳之园。为建筑企业研发量身定制三大类型空间产品,提供多种标准单元办公空间,可灵活组合、分割,满足大、中、小型建筑企业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空间组合模式。

内外连接,三大群落构建一个创新生态自循环系统 ©AG汇创

零碳设计:六大系统,17项策略

以打造大湾区低碳技术展示厅、零碳建筑教科书与绿色生活方式体验地为目标,建筑采用低碳设计,构建六大系统、十七项策略组成的全生命周期园区零碳技术体系,其中贯穿整个园区的空中廊桥,是由定制化彩色碲化镉光伏组件包裹的光伏景观系统;位于各建筑组团核心的“垂直雨林”,由亚热带植被、生物质燃料绿藻和储能雨水收集池组成生态“碳谷”。

可再生能源生态观景台:可再生能源生态现展台为公众提供了一个风最平台和一个切身体验可再生能源的机会。风不仅塑造了塔楼的设计,同时也是一种清洁能源的来源。云中花园允许将风力涡轮机定位在盛行风的方位上 ©AG汇创

建筑科技的应用,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设计优化能源结构,引入光伏太阳能绿色发电方式 ©AG汇创

以智慧能源+储能系统为核心,新一代群智能技术主导的智慧用电系统,不仅将智能末端控制、建筑环境参数动态检测与健康评估、新型凝胶材料、低碳混凝土、无人机穿梭物流、智慧响应充电、Maas出行服务等众多低碳技术融为一体,营造未来城市生活体验,更使项目市政能源消耗降低6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80%,从而全面实现零碳园区建设目标,助力提升城市电网稳定性和城市用能安全。

总部基地整体双碳策略集成: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三方共同搭建智能运营管理平台,通过滞留、透水、净化回收,充分发挥对雨洪管理作用 ©THAD清华院

项目全称: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总部基地一期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项目地址:中国深圳

建筑面积:343,500㎡

项目类型:产业园公共建筑

项目状态:入围方案

甲方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方案设计:AG汇创

联合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邦城规划顾问(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设计主创:吕达文、蔡晖、Andrei Purice

建筑设计:董号风、姜子尧、张晋维、吴子庆、刘世鑫

效果图制作:毛姝娜、熊树良、祝鹏鹏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